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6年中国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处在合理区间,缓中趋稳,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释放出新的经济发展活力。在严守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基本平稳,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更大的支持作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GDP达到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3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1.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6%。近年我国GDP、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情况如下表列示:

近年我国GDP、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总额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更加注重预调微调与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中国人民银行在此背景下多次降息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1年至2015年,我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43%和13.79%,外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42%和22.88%。近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及外币贷款与存款总额的情况如下表列示:

近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及外币贷款与存款总额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美联储加息、外汇占款变化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格局发生较大改变,同时,股票市场波动、地方政府债券大量发行等影响流动性供求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加大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针对流动性形势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方向,灵活提供不同期限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下行、引导和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物价水平低位运行等形势,中国人民银行适时适度调节资金价格,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自201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个方面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建立更为全面、更有弹性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研究构建资本流动管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外汇流动性和跨境资金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扩大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对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

    (二)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划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及其他类金融机构五大类。截至2016年6月30日,上述五大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及所占比例的情况如下表列示:

五大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及所占比例的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

    注1: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注2: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体系中,大型商业银行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有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截至2016年6月30日,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资产总额的38.25%,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负债总额的38.21%。

    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共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银行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业银行业务。截至2016年6月30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8.52%,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负债总额的18.78%。

    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6年6月30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1.56%,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负债总额的11.67%。

    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16年6月30日,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2.99%,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负债总额的13.04%。

    其他类金融机构:其他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政策性银行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两家银行专注于政策性贷款业务。外资银行主要包括外国银行的代表处、分支机构、外商独资银行及合资银行。截至2016年6月30日,其他类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8.67%,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负债总额的18.31%。其他类金融机构近年来监管政策逐渐放宽,为我国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国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1、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银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稳,为银行业创造了巨大的业务空间。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2,179,9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6%。

    2016年,银监会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工作任务。此外,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化、法律法规的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健全和信用环境的改善,银行业经营环境亦将逐步改善。

    2、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伴随银行业加快改革的步伐,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放开了对利率的管制,逐步走向市场化。从2004年10月29日起,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自行调整人民币利率,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允许贷款利率下浮。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商业银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国内资本市场日臻完善的大背景下,利率市场的变化与银行业的发展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利率决策权都是由金融机构决定的,利率市场的变化与革新对我国的银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与此同时,近年来金融脱媒现象凸显,投资者将资金从储蓄及存款银行等中介金融机构转移用作直接投资。由于存款利率低于通胀率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和社会融资结构调整,导致了金融脱媒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水平,进而影响可用于贷款业务以产生利息收入的资金水平;同时,金融脱媒也可能导致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贷款需求减少。商业银行应通过积极地拓宽业务寻找其他利润渠道,发挥各经营机构的协同效应,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收入。

    3、资产质量总体可控,风险管理能力越发重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重组力度,资产质量可控,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由2007年12月31日的12,684亿元小幅上升至2016年6月30日的14,373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07年12月31日的6.17%下降至2016年6月30日的1.75%;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07年12月31日的3.04%下降至2016年6月30日的1.49%。整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宏观经济形势波动和市场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实施和国内银行业监管的日益严格,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增加了压力和动力。未来商业银行能否有效抵御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为保持有利竞争地位,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日益重要,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将逐步提升。

    4、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迅速

    我国企业一直以来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大中型企业融资逐步转向资本市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将成为银行服务的重要市场。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014年10月31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扶持和解决方案。根据上述意见,2015年3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中国银监会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5]8号),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6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实体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持作用。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贷款整体情况良好。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稳步增长。截至2016年3月末,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本外币口径)余额102.56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69%。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8,3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速13.46%,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0.1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246.22万户,较上年同期多117.14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2.47%,较上年同期高2.29个百分点,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小微企业贷款质量总体平稳。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6,642亿元,不良贷款率2.7%,较年初增加了0.1个百分点,较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高0.65个百分点。

    5、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影响巨大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它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了包括支付、商业逻辑和思维方式三方面的挑战。首先,多功能融合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对银行最根本的存款业务构成威胁。其次,第三方支付推出的快捷支付方式等工具让很多用户绕过银行账户,切断了银行与客户的联系,银行的相关金融服务无法覆盖的客户需求;另外,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所掌握的用户数据不断构建起理财品平台和网贷平台,将服务渗透到基金和保险代销、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领域,对银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加快解决外在因素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与银行业的融合,带来了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在线金融产品销售、金融电子商务等众多细分领域,并逐渐为客户和市场所接受,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新兴概念。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优势:第一,客户基础和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同样拥有规模不小的客户资源,多年来积累了一定量的客户数据,并建立了科学、成熟的客户分层服务与经营体系,对客户的金融需求比较了解。商业银行具有较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服务体系;第二,金融专业能力。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的专业化能力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金融全牌照优势,建立了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拥有良好的经营传统和稳健文化。这都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的先进工具,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第三,商业信誉和品牌。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品牌形象,并且始终都致力于打造金融的“百年老店”,重视对客户服务的价值传承,有利于快速建立客户信任和认同。

    6、中间业务发展较快,改变了银行收入格局

    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需求渐趋多样化,银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增长较快,但并未改变利息收入的主导地位。预计短期内,利息收入占比将逐步下降,但银行依赖利息收入的局面不会根本扭转。

    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改变了我国银行业此前过度依赖利息收入的状况,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大为改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与世界先进银行的差距不断缩小。中间业务的发展催生了咨询顾问、投资理财、投资托管等一大批新兴业务,我国银行业已不再是此前公司和信贷业务独大的局面,而是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信贷业务与中间业务、资金业务的协调发展。同时,中间业务相比信贷业务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相对较小,有一定的稳定性,缓解了信贷业务可能受经济波动和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冲击。此外,因中间业务几乎不占用资本,提高了银行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过去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服务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自2001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允许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有更大的灵活性。2014年,中国银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客户普遍使用、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银行基础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除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服务价格以外,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随着客户深层次需求的不断增长,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

    7、提高创新能力,跟上社会融资变革的节奏

    目前,社会融资方式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融资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业必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跟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步伐,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在融资多元化的潮流中赢得竞争新优势,把握发展主动权。具体方面,一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业务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金融平台,巩固物理经营渠道,延伸虚拟经营空间;二要探索非信贷业务创新,稳妥发展财富管理、资产托管等高附加值业务;三要探索加强负债业务创新,通过金融债、大额存单、要约交易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提升主动负债能力;四要探索加强信贷业务创新,开辟新的盈利渠道。

    (四)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1978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城市信用合作社诞生。1979年,河南省驻马店成立了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随后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相继设立城市信用合作社。1986年1月,国务院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地位。同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对城市信用合作社的性质、服务范围、设立条件等作了规定。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陆续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起步。此后的7年多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在对城市商业银行问题的整顿、改革的推进、规范的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之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腾飞打下了基础。2003年4月,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进入了新时期。2004年,中国银监会公布《加强监管,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当前以及今后几年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方向为重组改造和联合。随着2005年《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的出台,在满足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城市商业银行可向中国银监会申请在其他城市设分支机构。目前,已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获准在所在地以外的区域跨区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不断增加,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发展趋势良好。

    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近年城市商业银行相关指标的情况如下表列示:

近五年及一期城市商业银行相关指标的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国内银行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0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