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发展趋势分析【图】

    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从政策出台的密集度和力度来看国家层面对于中医药行业的支持态度愈发明晰,支持力度不断加码。

    2016年2月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更是为未来十五年的中医药发展指引了五大方向。

    在“变局——寻找中医药产业新焦点”的互联网+中医药产业论坛中发布了“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创投趋势分析报告。

    统计了目前市面上73个比较活跃的中医药产业的产品,并对其中20个进行了深度的访谈而形成。其中包含6个产品的深度案例分析,8个药企的深度布局分析,以及5个专业的投资人的观点展示,并且还有4个海外的中医药产业创业的案例分析。

    一、政策鼓励五大方向创业

    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从政策出台的密集度和力度来看国家层面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支持态度愈发明晰,支持力度不断加码。

    2016年2月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更是为未来十五年的中医药发展指引了五大方向。

    中医信息化: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建立跨医院的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中医药大数据应用。

    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对患者处方真实有效性的网络核查机制,实现与人口健康信息纵向贯通、横向互通。完善中医药信息统计制度建设,建立全国中医药综合统计网络直报体系。

    健康管理与慢性病管理:建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

    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及产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

    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器材。加快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建设。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中医养老: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

    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中药材电商: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利用大数据加强中药材生产信息搜集、价格动态监测分析预测预警。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医药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二、六大创业机会

    中医药产业的优势之处以及目前仍旧存在的挑战,为互联网+中医药产业的创业提供了六大机会。

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创业六大机会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创业六大机会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这六大机会分别是中医门诊信息化系统、中药材电商、中医工具类产品、保健按摩类产品、中医问诊类产品和连锁中医馆。

    目前,市场中以“中医”、“中药”或“中医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查的APP产品超过1100种,再加上一些没有APP产品,仅有微信端或是PC端的产品,市面上的互联网+中医药类产品超过2000种。

    从地域上看,目前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创业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地方。

    从时间上来看,互联网+中医药创业自从2013年开始逐渐变多,2015年的时候这个领域出现了小小的创业高潮。

    从产品的运营模式上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使用场景方面,目前40%的产品采用了O2O模式,30%产品采用了纯线上的模式。从产品的目标用户来划分,目前B2C类型的产品比较多,有61%。

    从数量上来看的话,目前中医工具类的产品是最多的,占到了37%,其次就是保健按摩类的,有27%,中医门诊信息化系统的数量是最少的。

    连锁中医馆类:连锁中医馆创业的时间一般较早,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传统中医馆加入信息化手段,进行产品升级。

    保健按摩类:保健按摩类产品主打O2O模式,仅部分产品采用O+O(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

    中医工具类:工具类产品主打“知识库”,大多以传播中医药知识为主。此外,还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智能硬件类以及在线教育类产品。

    中医问诊类:中医问诊类产品包括纯线上和O2O两种模式。诊费与药材费用为问诊类产品的两大主要盈利途径。

    中药材电商类:中药材电商类产品以B2B模式为主。主要解决中药材难以溯源和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中医门诊的信息化系统,SAAS和PAAS是两种常见的产品形式。

    三、传统药企尝试三大主要布局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药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已达57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3成,中药出口已达75.59亿元,全国中药生产企业1592家。

中国重点城市公产医院用药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目前,药品在整个医院终端市场的占比逐步下滑,中成药亦是如此。造成这个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是医保控费给医院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需要逐步下调药占比。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第二,招标降价使得药品价格持续走低。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中药企业如果想要更好生存,就要逐步尝试各种新的营销模式、运营模式。

    目前,中药企业布局互联网有三大主要方向。分别是,自建、入驻第三方平台、布局O2O;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中医诊疗服务闭环;通过B2B电商平台,连接中医药产业上下游。

    四、中医药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时,我国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6000亿元,且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其中,我国目前的基层中医诊疗量占基层总诊疗量的比例预计仅为20%,其产值已达1253亿,而政府要求这一比例在2020年需达到30%左右,据此推算2020年基层中医市场规模可达1880亿元。

    此外,有数据显示,2014年底,中草药行业的产值达到1642 亿元。根据相关数据,2014年我国对中草药的需求量为290万吨,到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670万吨。届时,中草药行业产值可达3793亿。

中国中药市场规模变化走势图(单位:千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如此之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国内角度来讲,中医药产业顺应分级诊疗大的政策环境。首先,中医相较于西医更具有全的特色,具有“一人成医”的特点,中医医师不需要依赖过多大型仪器即可作出诊断,与基层医疗市场的医疗环境相契合。

    其次,数据显示,2014年中医综合医院的门诊费较综合医院平均低15%左右、住院费用较综合医院平均低34.7%,中医相对较低的治疗费用可以有效缓解基层居民就医的经济负担。

    此外,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在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调养和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群众基础。

    从国外的市场环境来讲,中医药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走红”。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并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协议。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的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此外,中医药产业在国内也越来越吸引国际游客关注。

    虽然中医药产业市场很大,国家在政策层面也支持。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这诸中医药人才短缺、中药材市场混乱、中医治疗和传承效率低下的问题。

    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首次全国中医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中医只40万人左右。全国每万人中医执业医师数量仅有约3人。

    未来由于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因素,获得正宗中药材的难度可能会增加。如何保证药材的质量,如何追溯药材的原产地等问题出现,虽各方都在努力改变现状,但效果仍有待提升。

    中医领域的效率低一方面体现在中医知识传承的效率低,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医的诊疗效果缺乏客观评定标准。

本文采编:CY315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