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利润水平分析【图】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多,使得国内的人均医疗卫生投入持续上升。同时,国内医疗保险体系更加健全,国家不断出台支持医药创新发展的政策,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利润总额呈增长趋势。而行业竞争情况愈加激烈、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产品价格下跌的双重挤压,对我国医药行业利润总额的增速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根据 wind 资讯数据显示, 2006年至2016 年 1-6 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利润率变化情况如下:

2006-2016年1-6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利润率

    注:1)数据来源:wind资讯。2)2011 年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提高至 2,000 万元。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一直以来受到我国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我国中医药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中医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 年)》等中药产业扶持政策接连出台,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及体制机制建设,要求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疗效确切和费用相对较低的中医药将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加快中药标准化建设,提升中药产业水平。

    (2)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增幅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国居民收入快于 GDP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966 元,比 2012年增长33.00%,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同期人均 GDP年均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5 年后随着我国经济转型逐步深入,经济增长率仍将会保持一定增速。 经济的增长极大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由 2005 年的 662.30 元上升至 2014 年 2,581.66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3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中成药消费市场亦将稳步增长。

2005-2014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统计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 药品需求也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型为主转变。普通人民大众需求逐步从解决温饱到保健养生过渡,中药所具有的医疗保健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天然药物、绿色药物以其保健和治疗相结合的特点在药品消费中的比例将逐渐提高。 这些新增中成药产品的消费将带动中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都自行购买过中成药,巨大的需求为国内中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且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压力大,相较过去更易出现肾虚等症状,补肾类中成药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3)老龄化社会为中药市场发展提供巨大潜力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

    联合国发布的标准规定: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视为该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 wind 资讯数据统计显示, 中国 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已从 2002 年的 0.94亿逐步上升为 2015 年的 1.44 亿,年均复合增长3.37%,2015 年度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 7%,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口总数将进一步快速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即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老年人已进入身体机能的衰退期,感染各种疾病的几率较青壮年大大增加,这极大地提高了对医药品的市场需求,而根植于中国、发源于中国的中药学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效果及完备的理论体系在中国获得了较高的认同,调理滋补类中成药更易成为老年群体的进补选择。

2006-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

    (4)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中药资源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从自然属性来讲分属于植物、动物和矿物 3个范畴。中药资源也基本上是由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三大类构成的。

    中国是世界上天然药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中药资源已达12,807种,中药资源中药用植物种类最多,达 11,146 种,占总数的 87.03%。野生药材蕴藏量最多的是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家种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四川、陕西、甘肃等省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中成药制造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不利因素

    (1)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层次较低

    目前,我国有较多中小型中药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中药行业的广阔前景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进入该行业,但受到技术和理论上的限制,大部分企业多是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建设,普遍不重视中药基础理论研究、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中药生产工艺的改进、中药新方剂的开发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造成了中药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单品种多厂家生产的行业现状, 一些传统中成药生产企业主要通过重复生产或简单改变剂型等方式获得生存空间,竞争层次相对较低。

    (2)中成药名目众多,量效关系难以准确测量

    我国中成药行业产品名目繁杂、数量多,由于基础研究的薄弱,相关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尚待完善,这样导致出现诸如药效不明确、药物重复使用等问题,且除少数基本用药是作为定点的处方用药外,其他中成药几乎都没有处方用药的限定。

    中成药是中国几千年传统理论基础下生产出来的药物, 这些药物的使用也必须遵循正确的方法、理论和经验。中药相较于西药有着更为复杂的量效关系,要达到明确、可衡量的目标不仅需要科学层面的研究计量,还必须随证施量,研究传统的用药习惯及现有的药典法律,而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医药行业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保障和身体健康, 因此对医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极高的要求, 同时面临严格的监管。 医药行业具有生产过程全面控制、生产工艺科学有效、产品质量严格把关、资金及技术相对密集的特点。

    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发展,行业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行业的技术和研发水平仍相对落后,且在制药的装备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新版 GMP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的技术和装备水平。

    当前中药行业的技术水平正处于从传统制药到现代工艺生产的过渡期。 随着近年来医药行业的逐步规范以及国家贯彻的“科技兴药”方针, 高新技术逐步在中药企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中药企业的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中成药制剂也在向着小剂量、疗效高、使用及存储方便的现代剂型发展。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在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中药工业生产共性技术开发、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和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重点推广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大孔树脂分离等新工艺技术,通过不断提升的技术标准提高中医药行业的整体水平。当前中成药行业先进技术如下:

代表技术
技术优势
超滤技术
超滤膜分离技术是近 30年来迅速发展为产业化的高新技术,超滤膜的
孔径一般在(10-100)×10¯10m,选择合适的超滤膜既能有效截留大分子
物质以及微粒杂质等,而又不损失有效成分,提高制剂的澄明度和稳定
性。
中药低
温真空带式干燥技术
可克服喷雾干燥粉太细太密和温度过高的缺点,可实现低温密闭生产,
更符合药品生产 GMP要求。
高分子絮凝分离技术
对于去除鞣质、树胶、蛋白等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植物杂质效果显著,解决了中药注射液此类杂质不易去除的难题。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利用液相色谱(HPLC)技术标记中药的指标性活性组分信息,以指标
性成分峰作为标记, 结合非指标成分进行对比, 用来综合评价药物质量,鉴定药材种系的纯度,对传统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程质量在线控制技术
以近红外在线检测系统、中药生产多任务实时质控数据库存为核心,针
对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环节(如提取、分享、浓缩等)、原辅料等,实现原材料药材的管理、药材库存的管理、车间设备的管理、工艺质控指标的管理、批次的管理、用户及相应权限的管理、操作日志以及生产过程历史数据的管理,使产品生产得到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医药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21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辅酶Q10行业投资机会分析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辅酶Q10行业投资机会分析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辅酶Q10行业投资机会分析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共十二章,包含辅酶Q10投资建议,中国辅酶Q10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辅酶Q10投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