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6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概况分析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图】

    1、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概况

    产业用纺织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用于诸多非纺织行业的产品,它的制造过程和配套服务是专门为工程类纺织结构材料而设计的”,因此又被称为“技术织物”(Technical Fabrics),本行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耗能低、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等特点和优势,广泛应用于高温过滤、医卫防护、土木合成材料、特殊装饰、高性能纺织复合骨架材料、交通运输、建筑、农业等领域。随着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技术、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用材轻质化、高性能化、多样化以及美观化的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也将愈来愈广泛,并逐步成为塑料、纸张和石棉等材料的替代品。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完成纤维加工总量 1,341 万吨,增长 9%。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家刺激内需政策、振兴纺织行业政策的落实,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2009-2015 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完成情况见下图所示:

2009-2015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

    2、非织造纺织品市场发展概况

    美国非织造材料行业协会(INDA)对非织造布的定义是缠结的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机械的、热的和(或)化学的方法固结而成的片状或网状织物。这些织物是由独立的纤维或熔融聚合物以及聚合物膜直接制成的。欧洲非织造材料协会(EDANA)对非织造布的定义是纤维经定向排列或杂乱排列所制成的片状、网状或絮胎状制品,通过纤维间相互摩擦,和(或)凝聚,以及粘合而得到的织物。

    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非织造布加工工艺和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非织造布产品性能的大幅提升,其应用领域也得到极大推广和延伸,成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当中最主要、发展最快的工艺品种。

    随着非织造材料对编织物替代性的逐步加强,全球非织造布市场发展迅速。在过去的 70 年里,非织造布产品产量一直在不断增长。1940 年全球非织造布产品产量为 35 万吨,1995 年达到 220 万吨,2011 年已超过 600 万吨,其中,欧洲地区产量为 190 万吨。预计到 2020—2025 年,全球非织造布产品将达到 1,000万吨,全球年增长率约为 7%~9%,欧洲、北美地区增长率约为 3%~5%。

    2010/2011 年,全球非织造布人均消费约 1.0 kg /a,欧洲地区为 2.9 kg /a。在人均消费低于 0.2 kg /a 的国家,非织造布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在卫生应用领域,非织造布的增长速率与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亚洲和南美地区。在我国,非织造布行业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1978 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仅为 3,000 吨,90 年代后期,非织造布行业迅猛发展,1997 年全国非织造布产量达到近 29 万吨,是 1978 年产量的近 100 倍。最近五年,受下游客户强劲需求的拉动,我国非织造布的年产量逐年攀升。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截至 2015 年年末,我国共生产各类非织造布 485 万吨,比 2014年增长 10.20%。随着我国建立起涵盖原材料、设备、卷材加工、制品生产和工程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消费市场。下表列示 2009-2015 年中国非织造布的产量变动情况:

2009-2015 年中国非织造布的产量

    非织造布行业按照产品生产工艺不同主要分为水刺、纺粘、针刺、化学粘合、热粘合等方法。各工艺方法的定义及特点简要介绍如下:

    各种生产工艺具有不同的特点,应用领域也相应不同。水刺工艺非织造材料产品由于透气、柔软、质轻、抗菌等特性,大量应用于湿巾、家用擦拭材料等需求量巨大的“一次性消费品”市场以及美容护肤品市场,同时,近年来,杜邦等跨国企业利用其先进工艺技术将水刺非织造材料步逐步应用于高端手术衣、医用口罩等医疗卫生领域以及节能环保领域。

    根据美国非织造材料行业协会(INDA)统计,在梳理成网非织造布中,水刺缠结技术呈现出最高的增长率,水刺非织造布所有应用的增长率高于平均增长率。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15 年中国非织造布产品的结构(按工艺分类)如下所示,其中纺粘法非织造布依然是产量最大的非织造布产品,占全部产量的比重将近一半,其次是针刺非织造布,其产量占全部产量的 23%,水刺非织造布由于其工艺技术的先进性,产品应用领域更为广泛,产品性能更为优越,成为各加工工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

2015年中国非织造布产品结构

    3、水刺法非织造纺织品市场发展概况

    水刺法又称射流喷网固结法,即在干法梳理及湿法成网的基础上,通过细微的水柱形高压水针(压力 100~400bar,直径 0.08~0.12mm)作用于纤维,使纤维与纤维之间相互充分缠结,在不添加任何化工粘合原料的前提下,依靠纤维相互缠结的抱合力,即可制得高强、坚韧的非织造材料产品,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卫生性、以及高强度、软手感、功能多等优点。

    近年来,水刺法非织造布由于工艺先进、技术含量高、产品规格丰富、应用领域广泛,成为非织造布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民用卫生、工业基布、服装里衬以及电子、过滤、包装、美容、文化用品、装潢装饰等多个领域,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呈现持续增长,2011-2015 年行业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15.56%、15.38%、20.14%、22.00%、10.40%,成为非织造布各加工工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2015 年全国水刺非织造布产量已达到 49.80 万吨。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水刺非织造布分会发布的《2012 年中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发展报告》,2012 年全国共有水刺生产企业 107 家,主要分布在浙江、辽宁、江苏、福建、山东等省,其中浙江全省的产量已达到 19.7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64%。另外,产业集中度也逐步提升,到 2012 年有 9 家企业的产能超过万吨,产能达到 16 万吨,占水刺非织造布总产能的比例为 33.8%。下表列示了近年来该行业产业集中度的变化情况:

    尽管国内水刺非织造布行业产能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低端产能集聚,高端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与行业领先国家相比,国内企业对核心工艺、技术的掌握仍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企业只能依赖设备厂商提供的单一工艺技术,从而只能生产单一化、同质化的产品,工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高精尖技术工艺仍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垄断。未来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工艺、技术能力的提升,突破固有工艺路线和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设备瓶颈,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方向。

    (1)我国水刺非织造布发展的历程

    1995~2000 年为行业萌芽期。1995 年国内引进首条水刺生产线,填补了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空白,由于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生产设备较为简单、技术工艺也不够成熟,产品品种规格单一,应用领域受到很大限制,仅在传统人造革基材领域得到应用,同时设备单线生产能力低、能耗高,产品附加值较低。截至 2000 年底,全国共有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 18 条,设计产能约1.8 万吨,形成我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雏形。

    2000~2004 年为行业导入期,行业初具规模。国内水刺非织造布行业产能出现大规模增长,全国生产线从 18 条跃升至 85 条,设计产能超过 10 万吨。该阶段的产能扩张建立在简单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国内生产企业未形成核心技术工艺,基本无定制设备,生产线数量虽然大幅上升,但产品品种规格依然较少,性能无法提升,不能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生产,产品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2004 年至今为行业快速发展期。生产线从 85 条增至 2012 年的 131 条,设计产能超过 50 万吨,少数国内先进企业已经开始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水刺工艺技术,形成独特的核心技术优势,自行设计技术参数,专业化定制生产设备,进行柔性化生产管理,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目前,包括本公司在内的国内少数实力较强的企业已经调整竞争策略,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结构,在保障普通规格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向高端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市场发展,尤其本公司生产的散立冲产品在民用清洁领域已经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高端市场的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品牌在高端水刺非织造布市场上的核心竞争能力。

    根据全球水刺非织造布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现状看来,我国在 2004 年以前形成的生产能力,由于设备较为简单,技术工艺不够完善,大部分会在未来几年内被市场所淘汰,行业平均技术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2)我国水刺非织造布的发展趋势

    ①产品向差异化、功能化、高附加值化发展

    随着水刺非织造布行业进入成熟期,竞争日益激烈,常规产品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另外,客户群体对产品了解的深入以及终端使用需求的提高,均促使下游厂商不再把关注点完全集中在材料成本上,而是更多关注产品的功能化、高附加值化、差异化特征,这也预示着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在驱动企业、行业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②生态环保性要求不断提高

    全球纺织业“绿色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观念不断改变着世界纺织品生产过程,天然绿色、环保类纺织品成为纺织品市场的“新宠”。

    《关于印发〈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1】633 号)明确提出:“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显著进步”的发展目标,即主要产业用纺织品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 21%,回收用纤维占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 10%提高到 20%,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用水回用率由目前的 80%提高到 95%以上。并提出“十二五”的发展任务,包括:A.加快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回收技术的开发。利用非织造布能适应多种纤维原料的特点,突破聚酯瓶片、纤维废料、废旧服装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提高回收再利用纤维的强力,稳定纤维质量,增加粗旦、细旦和功能性品种,发展产业用回收再利用专用纤维。

    研究安全与防护用、过滤与分离用等产品中的废旧高性能纤维及边角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B.推进节能减排。完善节能减排制度管理,注重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在线控制、在线计量管理技术,加大纺前着色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应用。

    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比重,淘汰单线能力小、生产效率低、质量控制差的纺粘、针刺、熔喷等设备。加强生产过程余热、废水回收利用。提高水刺非织造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水平,吨产品耗水量由目前的 20 吨左右降低到 10 吨以下。

    ③新型水刺技术的不断推出,将会为国内水刺行业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工艺技术的创新实现新产品的开发。除了传统针刺、水刺等非织造工艺技术之外,湿法非织造布在生产速度、原料实用性、产品应用领域方面也有较大突破,以此技术生产的湿法芳纶、玻纤非织造材料加速推动了结构增强材料和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的发展。另外,一些新型水刺技术不断推出,比如双组分复合纤维纺粘水刺、湿法成网水刺、高克重耐高温水刺过滤材料等。这些水刺新技术将会为国内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24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