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分析及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图】

    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托底服务,养老产业是生命存在的服务产业,切忌不可仅仅为满足部分生命的服务,并且养老产业绝对不可以只针对老年人群,应该是包含和覆盖老年人群,因为健康生命的延续和简单,所以OLDAGE提出了养老产业是生命开始的需求研发、设计、准备、应用产业是养老产业的定义,并且一切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都是为其服务的产业。

    一、全球及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全球人口老龄化现状

    世界人口长期保持增长。全球人口目前约为72亿。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的测算,至2050年,世界人口将会增加至大约92亿;到了2100年,将会增加到250亿。

1960-2014年全球人口总量及增速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智研咨询整理

    年龄结构上,世界人口呈现老龄化态势。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保持相对稳定,并始终以年轻人居多,直至20世纪初,15岁以下的儿童仍占全球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则维持在3%左右。这种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及一些国家人口控制政策的实施而发生转变,目前已经进入急剧变化的阶段。据联合国的预测,从2015年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由9.01亿激增为20.92亿,史无前例地超过儿童(0-14岁)人数,从占全球总人口的12.3%增加到21.5%。

    到2020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而到2030年,“超高龄”国家数量将升至34个,其中只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是“现役”的“超高龄”国家。

    2、中国老年人口在增速和数量上均为全球第一

    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已经属于人口增速最慢的国家之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66亿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90万人,增长5.83%。平均每年增加73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8%。中国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阶段,人口的红利期已经结束。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直接推算,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18,考虑到出生漏报,当前的综合出生率或在1.5以下。如今中国人口的增速已非常缓慢,如果低生育水平持续下至2027年,中国人口将转为负增长。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已超2亿人,为全球之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直至2014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8亿人。201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37‰和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从年龄构成来看,根据民政局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16-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而其中这2.12亿的老龄人口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2亿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36.5%,高于美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

中国老龄人口规模预测(单位:百万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比重分析

    老龄化不仅是数量概念,更多的是结构比例的问题。从1949年后进行的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从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开始,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就持续升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6.96%,按照国际标准,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883万人,占8.87%。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已全面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将面临经济和政策层面的严峻挑战。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未来40年将进一步加速推进,并最终保持在高位稳态水平。受长期低生育率、不断增长的人口预期寿命以及人口年龄动态累积效应的影响,从2015年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续提高以及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等显著特征。2015年中国60岁以上和80岁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分别为2.12亿和2339万人。如果采用中位生育率进行预测,2050年这两项指标的人口规模将分别达到4.92亿和1.2亿人,这分别相当于2015年数量的2.32倍和5.13倍。

中国和美国人口老龄化比较分析

    3、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现状分析

    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高龄老人数量从2010年至2050年持续增长。由于高龄高龄老人群体中失能率在50%以上,我国失能老人规模或从现阶段的625万人上升到2050年的1875万人,35年里增幅高达200%。

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统计分析

    城镇化势不可挡,城镇老人占比将由如今的44%升至三十年后的71%。据了解,近年我国老年人口慢性病平均患病率为74.80%,以此推算,目前有1.4亿的老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这个数字再过八年将扩大到3亿。

中国城镇与农村老年人口比较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养老产业在城乡之间差距显著,但与大多数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的城镇老龄化程度高于农村不同,我国老龄化发展城乡倒置(农村老龄化程度更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对比10年前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城市老龄化水平为6.30%,农村却为7.35%)即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远高于城镇。农村地区的失能比例高于城镇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整体上城市老年人口中生活失能的比例为2.45%,而农村老年人口失能比例则高达3.32%。

    4、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

    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是不争的事实。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的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数量已经下降到16.6%,比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的规模已缩减近15%。

中国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1年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国民经济总体呈现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生改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3613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7%。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分别同比增长8.3%、8.5%、8.5%、7.6%。从边际上来看,老龄人口的增多将拉动针对老龄人群的服务需求,比如对医疗卫生、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当前,从国内市场来看,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消费需求有待开发。

    二、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大力发展老龄经济,有助缓解老龄化中国所面临的发展与民生的双重压力。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典型特点是“未富先老”,另一个典型特点是人口结构的“恶化”。因此,以智能科技为推动力发展老龄产业,以缓解未来护理服务人力资源紧缺状况,已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个领域不缺创业者,但缺能把资源完美整合的细分龙头。“养老”是一个横跨金融、地产、休闲服务、医疗、轻工业等行业的新兴的投资方向,现阶段基本以政府为主导,整体业态处于“小而散”的格局。我们认为,养老产业将经历小微分散、细分龙头、横纵整合、垄断竞争四大阶段,或将随着老年人口规模增速的变化,在2030年左右进入成熟期,随后加快资源整合。

    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社区养老,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1、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大政策不断出台

    国家层面政策不断出台,支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2006 年2 月9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2011 年9 月17 日,国务院出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 年9 月6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目标包括:(1)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 张。(2)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全国机构养老、居家社区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服务提供1000 万个以上就业岗位。涌现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2014 年以来,民政部、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国土部、住建部、保监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已连续发布数十项支持性政策,积极推动“银发产业”大政策落地,内容涉及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保险、养老服务以及养老设施用地等。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实施细则,2015 年1 月25 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意味着备受关注的社会养老产业发展制度性突破有望率先在浙江省突围。

    2、养老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根据老年人群的需求,可将养老产业分成三个维度的产业:本位产业、相关产业、衍生产业。本位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老年房地产、老年护理服务业、老年服饰、老年食品、老年医疗等;相关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供应链上的专业家具、专业设施、专业易耗品等;老年护理服务业供应链上的护理人员的培训、劳务派遣、老年护理专业用品、治疗和康复器械等;还包括来自于老年人深层次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医疗保健、营养保健、心理咨询等;衍生产业包括:老年储蓄投资理财产品、老年地产的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产品、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老年融资等资本市场。

老年消费群体按消费能力划分类型

    银发成业发展仍处于初期。我们认为,受家庭养老及勤俭节约等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意识以及消费观念也没有完全市场化,也就意味着银发产业是一个长周期、跨越代际和不断演进中的发展时间窗口。从农村和城镇的不同视角来看,农村收入水平低、养老保障、医疗险等资源匮乏、市场观念相对贫乏,限制了农村老龄市场的发展潜力;农村老龄市场的难以开拓也严重制约整体发展空间。但即使在城市,养老保障水平也仅限于基本层次,难以满足年人口各方面的需要,老年人的潜在需求难以实现。

    3、中国未来老龄人口出现的三个趋势将对银发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1) 健康老人数量越来多。目前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4 岁和77 岁,从国际比较来看大约有13%的进一步提升空间。随着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参加社会活动、休闲活动和健康运动的老人越来越多。

    2) 有钱有闲的老年人增加。改革开放后加入工作的一代中国老人已经步入老年,他们充分享受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财富,较以往老年人条件更好。但同时出于对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担忧,其消费能力并没有得到效开发,健全的、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样是中国面临的刺激老年商品市场的难题。

    3) 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增加。新一代的中国老人更具活力、思想更加开放、热衷社会 活动,参加趣味活动、体育运动等社区活动的机会增加。特别是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生活质量和品味,更懂得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对电信设备,网络等新生事物充满兴趣,教育程度较高,追求老年第二春。另外,新一代老年人群在退休之前都对老年生活有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因此,面向中老年的网络会员服务、家电一元化管理服务、网络住宅、上网服务,面向中老年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网络大学,老年人体育、便利店等都或称为未来老年市场的发展方向。

本文采编:CY306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