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4年中国塔吊租赁行业发展特点、保有量、市场规模现状、行业SWOT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租赁”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然而,塔吊租赁业在中国大陆是 20 世纪 90 年代才兴起的,其发展也就是近 20 年的事情”。

    对塔吊的使用者来说, 租赁使用比自己拥有产权实际上更加具有效率,人们往往有使用需求才会去租赁,而且时间通常非常匹配。但是自有的设备由于管理效率的差异, 却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另外,租赁也降低了行业风险,从使用方面来看,如果用户想涉足施工领域,一开始就采用购买设备的做法往往比较冒险。 如果工程业务少了,收入中断,往往就会由于购买设备的巨额现金流出导致资金周转失灵,经营失败。 如果是短期租赁,那么工程业务不稳定也没有关系,自己可以很轻松地从事其他业务。

    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迫使施工单位必须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克服“自有自用自方便”和“万事不求人”的小农经济意识,尽可能通过租赁获得设备的使用权 ,避免设备闲置。 现在代理商普遍采取的分期付款使租赁公司可以采购更多的新型设备, 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 加快资金的利用率及流通的速率,促进了租赁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中国塔吊租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迟、发展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企业闲置设备的调剂利用、地区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资源共享的经营理念才促使中国塔吊由“设备封存”、“无价调拔”转向了有偿使用,推进了机械设备社会化租赁的发展。

    目前,中国很大一部分租赁业务是施工企业开展的附带业务,即对外租赁长期闲置的施工设备,然而这一情况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任何企业都应该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上, 施工企业设备闲置说明当时的购买决策是不科学的。 对中国租赁市场而言,市场容量是不必担心的,行业将以很快的速度增长,虽然宏观调控对塔吊销售和租赁都有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是非常大。

    塔吊租赁的模式

    1. 经营租赁

    简单地说,经营租赁是通过让渡设备的使用权取得收益的一种经营模式。租赁资产反映在出租人资产账上,租赁物所有权归属出租人,由出租人留有一定的租赁物残值处置风险的交易。从承租人角度,租入物的租金可以摊入当期费用的租赁交易。

    2. 融资租赁

    金融部门与制造商的租赁部门合作,为客户提供先租后购的金融性租赁服务。融资租赁角色的作用就是在产权流动过程中给经营租赁商或终端使用客户提供融资能力。经营租赁通过融资租赁为媒介,达到规模的迅速扩张,同时结合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为客户提供全面、整体的解决方案。

    3. 杠杆租赁

    是指在一项租赁交易中,出租人只需要投资租赁物件购置费用的20%~40%的金额,即可以此为财务杠杆,带动其他债权人对该项目60%~80%的款项提供无追索权的贷款。出租人需要以租赁物件作抵押,以转让租赁合同和收取租金的权利做担保的一种租赁模式。

    4. 转租赁

    是一种以同一物件为标的物的多次融资租赁业务。转租赁业务中,上一租赁合同的承租人同时又是下一租赁合同的出租人,称为转租方。转租方从其他出租方处租入租赁物件再转租给第三方,转租方以租金差为盈利的租赁模式。租赁物品的所有权归第一出租方。

    5. 回租

    指承租人将自有物件出卖给出租人,同时与出租人签订一份融资租赁合同,再将该物品从出租人处租回的租赁模式。回租模式时承租方和出卖方为同一方的特殊融资租赁方式。

    我国塔吊行业发展情况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塔吊租赁市场态势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50 年代初,我国塔吊由仿制开始起步,1954年仿制东德建筑师Ⅰ型塔吊;60 年代自行设计制造了25tm、40tm、60tm 几种机型,多以动臂式为主;70 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160tm 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自升式等塔吊相继问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塔吊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塔吊销量持续攀高,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作用以及起重机行业的结构调整,塔吊的产销量有所回落,2012、2013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下,我国塔吊的产销恢复高速增长,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塔吊保有量已经超过20万台。

2009-2013年我国塔吊保有量(万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塔吊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吊主要需求市场之一。最近几年,各种塔吊百花齐放,塔吊开发应用越多,目前,国内400tm~1500tm大型动臂塔吊已成系列,起重量32t以下动臂塔吊能满足国内需求,起重量32t以上动臂塔吊也逐步成熟并推向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具有许可资质的塔吊制造商400多家,年产值从几十亿元到几百万元,产品技术水平、规模差距很大。塔吊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山东、四川、湖南、江苏等省,其中山东省塔吊制造商多达100多家,是国内中小型塔吊重要生产基地。

    然而,我国塔吊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80年代中国制定的产品型号分类标准,将起升速度、回转速度、变幅速度、行走速度、顶升速度、起重量、起重力矩等主参数以及下回转塔吊的支腿跨距、尾部回转半径等几何尺寸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样严重限制了塔吊的技术进步。而用户群不稳定也制约了技术进步,在中国大量中小型建筑企业资金不雄厚,缺乏长远规划,用的是大企业淘汰下来的二手货以及超期服役的旧塔吊。因此,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运输便捷、架设迅速、使用安全的快速架设塔吊在我国受到冷落。与此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也影响了产品发展,许多新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较弱,大部分产品是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的,同一个产品可以有几家甚至几十家生产,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特色。我国塔吊制造业的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相对其他一些行业的先进制造技术还是落后的,与我们相近的工程机械骨干企业相比差距也很大,许多厂家生产效率底、环境污染多、造成焊接质量和成品外观质量都难以保证。只有极少数企业企业做到涂装前基底经处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多级递进的静态不变的模式,有的还是小而全或大而全,专业化程度、工艺装备和管理水平低,很难适应多品种批量化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难以形成自己的民族规模工业。

    2、我国塔吊租赁行业发展情况

2009-2013年我国塔吊租赁企业数量(家)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中国塔吊行业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国塔吊租赁企业超过8000家,企业集中度非常低。据专家分析,全国塔吊保有量中超过一半在租赁使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但塔吊租赁企业中达到中型企业规模(营业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不超过20家。尽管毛利润率较高,但塔吊租赁过渡集中于房地产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租金价格不断下滑,租金年平均回笼率普遍在40%~50%,导致设备维修和管理投入过小,人员素质不高,企业融资困难且成本很高等等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塔吊的拆装检测以及现场管理政出多门,国家行政法规与地方政策数不胜数,地方建设行政执法、检测部门操作更是不够规范,导致很多地方的“权力寻租”、不仅限制了正规的租赁企业发展,更使重大安全事故不断,这都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家指出,未来两年我国塔吊租赁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塔吊租赁市场也面临着新问题。比如,塔吊制造业产能的扩张导致租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与服务要求提升的趋势。同时,租赁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租赁企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全国各地租赁市场的地方保护愈来愈严重,随着塔吊安全事故数量不断增多,塔吊监管日益严格与地方保护结合,将导致塔吊异地流动经营日益困难,成本不断增大;随着制造业的集中度提高,各种租赁企业使用相同产品竞争的同质化竞争趋势越来越严重,产品型号和质量的竞争弱化,价格与服务竞争强化。

    很多融资经营的塔吊租赁企业进入还贷高峰和维修高峰期,经营状态日益恶化并导致市场价格继续走低,部分项目可能因合作公司出问题而导致工程施工受到影响。主要的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更加注重塔吊租赁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主要前提是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和优惠的价格。塔吊租赁行业的人才更加集中于管理实力良好,注重品质和社会责任的企业。

    从我国建筑业未来 2 年至 5 年塔吊租赁企业集约化整合的趋势看,行业的集约化无疑对塔吊租赁行业健康发展及建筑总包方提升这方面管理大有好处。而整合壮大的基础在于企业本身积淀并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和实实在在的管理能力。

    因此,塔吊租赁行业应在以下方面努力前行:真正加强塔吊技术管理能力,科学严谨的制定技术方案并有能力实施贯彻。科学细致地进行塔吊行业技术工人的管理、培训,形成稳定的核心工人团队。真正打造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使公司在任何地方的任何项目服务质量不走样。拥有的塔吊设备选型科学先进,安全性能良好并建立系统可靠的维修保养体系。建立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能力使用很少的管理人员进行庞大的塔吊租赁管理。企业有优秀的现金流和金融管理能力。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塔吊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各种形式的塔吊产品型谱日益完善,塔吊产销量持续攀高,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吊的第一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吊第一大使用国。2013 年,我国塔吊产量达到4.12万台。

2009-2013年我国塔吊产量(万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次是行业集中程度稳步提升。目前国内获得塔吊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共 400 多家,主要分布在山东、江浙、东北、川渝等地区,其中仅山东塔吊制造厂家就超过 150 家,行业前 10 家企业市场份额已由 2008 年的 38%提升到 2013 年的 68%。

    目前位于中国塔吊第一阵营的制造商有中联重科、永茂、川建等,这些企业引领着中国塔吊业的发展潮流,也是塔吊出口的主要厂家。同时大汉作为山东系的后起之秀,徐工作为塔吊行业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势头也比较迅猛。2012 年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大幅下滑的大环境下,塔机行业下滑 21%,但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未来几年塔吊行业将逐步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再其次是大型塔吊取得较大突破。近年来,我国起重力矩在 2500kNm 以上的大型、超大型塔吊应用越来越广泛,每年此类塔吊需求量预计超过 1000 台。过去国内超大型塔吊市场主要由Favco、Potain 等国外品牌占据。近几年,国内的中联重科、永茂、中建机、川建等都加大在超大型塔吊领域的研发,陆续推出了一批标志性产品,逐步完成了超大型塔吊进口品牌替代。以中联重科为例,自 2008 年推出 D1100 超大型塔吊以来,陆续开发多款超大型塔吊,使国产超大型塔机的研制呈系列化,打破了超大型塔吊领域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尤其全球最大上回转塔吊D5200 的开发及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长臂塔吊 D1250 的开发,彻底打破了我国工程用超大吨位塔吊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最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国内塔吊在产品结构分析上逐步应用精确计算法。控制系统方面,PLC 系统、变压及变频无极调速、故障自诊监控、现场总线、遥控等技术已在塔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塔吊的性能和安全性。基础研究方面,有实力的企业,建设了完备的实验室,通过对新技术、新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和考核,提高了塔吊的可靠性。

    对塔吊租赁行业而言,产业链已经形成并日趋成熟,租赁设备的品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塔吊租赁行业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塔吊租赁已经成为我国塔吊需求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9-2013年我国塔吊租赁行业市场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塔吊租赁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塔吊租赁业的成长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了招投标制,施工企业再也没有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而是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就得讲质量、讲成本、讲速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经营成本和保证施工进度都与工程机械设备有着密切关系。塔吊租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占用资金,优化设备配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

    (2)市场变迁奠定了租赁业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工程机械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各制造厂商纷纷采用各种灵活销售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工程建设单位为了优化存量资产,纷纷引入市场机制管理方法,与其下属的施工单位建立起了租赁关系,以此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缩短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期。这些灵活销售手段和市场机制管理方法进一步激活了塔吊租赁业务,使之成为塔吊制造商与工程承包商之间的桥梁。

    (3)观念转变化解了租赁业的障碍

    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那些甘过时的“占有观念”正在受到冲击,“自有自用自方便”和“万事不求人”的小农经济意识已被淘汰。对承租人来说,塔吊的“所有”并不重要,只要“使用”就可以创造效益,租赁可规避投资风险,可以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对塔吊制造商来说,租赁是种新的营销载体,支持或参与租赁可以增加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4)资产优化培植了租赁业的规模

    塔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其功能与使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会造成设备的闲置或利用率不高,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租赁业可以在工程承包商之间起到一种调剂作用,盘活闲置设备,优化社会存量资产,有利于拉动社会投资,是促进资金和设备流通的重要手段。

    (5)设备更新强化了租赁业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层出不穷,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的制约越来越严,由此也就引起了塔吊的更新越来越快。有远见的工程承包商对自己的施工设备应该有必要的技术储备,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先地位以利竞争,但又不可以盲目采购,借助租赁业的力量有利于保持施工设备的先进性,从而避免承担技术落后的风险。

    (6)技术进步展示了租赁业的前景

    现在电子传感器、微型计算机、电液控制系统已经在工程机械上获得了广泛应用,使机器成了机、电、液、信息一体化系统。机器设备的复杂系数越来越大,工程承包商要全面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技术已经越来越难。规范管理的租赁公司可以在采购、配套、操作人员及技术保养与维修方面提供系统的技术服务,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工程承包商在施工中的技术难度和运营费用。对于租赁企业,有了全面的技术手段,就可以把业务做精、做强、做大,前景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劣势

    1. 我国塔吊租赁业的宏观管理,缺乏统一性,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容易产生相互摩擦、相互推诿的现象,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从而阻碍了我国塔吊租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建议加强我国各级租赁行业协会的建设,使其成为与政府主管部门密切联系的,对塔吊租赁业务管理加以协调、指导、沟通和服务的具有权威性的行业组织。

    2. 缺乏保护塔吊租赁业正常发展的租赁法规,致使塔吊租赁业长期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环境之中,远不能适应塔吊租赁业的发展需要。塔吊租赁业无法可依,租赁合同当事人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租赁合同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阻碍了我国塔吊租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租赁业法律、法规和制定行业标准,并切实贯彻实行。

    3. 缺乏扶持塔吊租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我国长期将融资租赁视作贷款,在税收上视同一般商业行为,一般银行不受理租赁业的抵押贷款及银行信用担保,保险业也不参与租赁业保险工作,这也成为塔吊租赁市场正常发展的障碍。建议国家尽快修订、完善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税收法规、银行信贷政策和租赁会计准则。

    4. 塔吊承租方拖欠租金十分严重,导致租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巨额租金拖欠使各租赁企业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建议大力加强租赁业征信、诚信建设,使用现代化的管控手段,强化出租方、承租方法制意识,进一步优化租赁业环境。

    塔吊租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虽然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其发展的需要和背景,如何培育和发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如何使国有大型塔吊租赁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推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步的动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思考。

    三、机会

    我国建筑工程界,曾以企业员工数量、机械设备率多寡为衡量企业实力的一项指标。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我国第一个按世界银行规定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和项目管理的工程,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在我国工程界创造出了著名的“鲁布革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此后,在日益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根据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开始实施管理层和劳务层的“两层分离”,企业不再以员工众多为自豪。同样,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也开始了市场化发展。如今基本所有的施工企业都成立机械设备租赁公司,一些机械设备既在企业内部进行调配,空余时又在市场上寻租。如今业内像塔吊等大类工程机械设备买不如租已成共识,此种观点同样使工程机械的市场化运作走向了极致。

    我国建筑企业对建机需求由“买”转“租”已渐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建企在机械租赁市场中尝到“甜头”。选择数家口碑不错,服务有保障的机械租赁专营服务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是控制施工企业总体成本有效手段。

    塔吊租赁行业“门槛”较低,是造成目前该行业市场较为混乱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各项“十二五”规划陆续公布,未来 5年,我国在铁路、水利、保障房建设方面投资额将分别达到 2.8 万亿元、2.1 万亿元、5 万亿元。随着投资额的加大,各大施工企业对机械租赁需求也进一步加大,同时对机械租赁企业融资能力和设备管理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四、威胁

    1)利用融资租赁杠杆进行规模扩张的思想已经发生改变,一部分企业已经主动转向理性控制融资规模,从追求塔吊数量规模转向服务品质和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否则,将进入融资租赁的恶性循环中。

    2)租赁价格的下降和成本的快速上升,使很多企业投资利润率已经非常少,但是,闲置率过高所导致的恶性竞争还没有结束,塔吊租赁行业必须进入管理能力升级,否则,原始的规模竞争模式的企业将进入零利润和负利润时代。

    3)塔吊租赁行业属于高危险性和个性化服务特色的服务行业,以风险投资为主要规模扩张的模式将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和安全管理失控,无疑也将给客户带来潜在的商业和安全风险,这样的发展模式不能持久。

    4)政府对行业的管理将随着市场经济无形的手不断的趋向合理,目前,市场的状态已经形成总包公司并不注重资质而注重对公司的实际能力的考察,随着社会对塔吊行业普遍观念的形成,品牌企业才能名副其实,政府的行政管理才能弱化,指望政府不管或管好的想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市场对于品牌租赁公司的选择从追求规模专项更加注重服务品质。

    5)塔吊制造业将会随着租赁行业的整合而整合,市场经济的力量将会解决好制造业生产不均衡、利润下降、产品质量下降、产品研发不够的问题,同时,塔吊制造行业是关乎安全的特殊制造业,一次因产品质量出现的安全事故就足以摧毁一个庞大的制造企业,因此,塔吊制造业胜出的厂家一定是以制造精品且服务优良的企业,而绝不是产量最大的企业;对于塔吊租赁企业来说,选择优质品牌的产品非常重要。

    6)如何实现一线工人的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彻底解决塔吊租赁行业工人技术能力、综合素质、收入水平等现实问题,将直接影响塔吊租赁行业的服务品质。

    塔吊租赁行业的问题产生了需要各种管理模式创新的思想要求,需要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建立思维模式和创新的管理模式,以解决中国塔吊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问题。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等,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巨大的建筑市场将为建筑机械租赁提供巨大的商机。建筑租赁服务业也必将成为建筑业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朝阳产业。

    未来我国塔吊租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技术进步,行业规范化程度和市场要求不断提高,今后5年我国塔吊将向三个方面的转变。

    1)塔吊性能、质量和品质将不断提高

    塔吊性能、质量及品质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结构方面,其安全性、可靠性会不断提高,结构的美观度会受到重视,涂装质量及耐久性将会全面提高。平台、栏杆、爬梯等附件镀锌处理会得到普及,运用范围会不断扩大。

    2)在三大机构方面,特别是起升机构,技术先进、可靠性高、节能
性和经济性将会受到生产厂家和用户的注视,技术落后、能耗大,以及使用成本高的机构将会逐渐淘汰。

    3)在控制及智能化方面,数字技术将会得到广泛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会成为中型以上塔吊的标准配置。

    未来5年,国内塔吊技术性能、质量及品质会不断向以上几个方面提高。一方面是一些意识强、对行业和社会有责任感的企业,会不断追求产品的创新。二是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会不断提高。三是国家对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产品的标准要求会不断提高。

    2 对大型塔吊制造监管向更加严格转变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工程建设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钢结构施工越来越多,在现实上增大了对大型塔吊的需求。但是,目前国内大多厂家都不具备大型塔吊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也没有生产制造经验,更多的是在模仿,或是对一些结构件进行简单的尺寸放大,材料叠加,造成这些大型塔吊的使用安全及性能存在很大问题。对大型塔吊的研发和制造,塔吊制造企业应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意识,监管也将更加严格,以确保大型塔吊的安全使用。

    3 塔吊制造工艺不断向现代化转变

    首先是生产制造工艺的现代化,包括从原材料的预处理、下料、焊接、机加工、结构件的后处理、涂装烘干、产品的包装到存放,全流程均应实现科学、高效率的现代化生产流程。

    第二是技术装备及工艺装备水平的提高。有一定规模的塔吊厂家,应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及机加工能力,塔吊结构件的机加工均应实现自给。同时应当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及精度,原则是塔吊的结构件均应实现工装化。这是提高塔吊产品品质的基础。

    第三是大范围采用焊接机械手。塔吊的结构件主要靠焊接。大量的人工焊接增加了对焊接质量控制的难度。如今年海南岛台风吹袭,造成大范围塔吊倒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焊接原因而非母材的因素,因为这些倒塌的塔吊,其结构型式、材料性能、截面尺寸等与大多数厂家都是相同的。如大范围采用焊接机械手,对人的依赖性降低,焊接质量有保证。同时生产效率会呈若干倍地提高。

    塔吊产品面临的三大转变,特别是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向现代化的转变,是提升塔吊租赁行业集中度、提高塔吊租赁企业技术竞争力,以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人口红利的消耗也在加速。对此,塔吊租赁企业应有前瞻性的思考,加快新技术产品的引进,改造旧的产品,提高租赁装备的技术水平。

本文采编:CY205
10000 11106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塔吊租赁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塔吊租赁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塔吊租赁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共十一章,包含2024-2030年中国塔吊租赁行业投资战略研究,2024-2030年中国塔吊租赁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塔吊租赁行业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