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4年中国惯性技术应用行业市场需求、变动趋势及其原因分析【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研制生产高、中、低精度惯性仪表及系统的能力和条件,惯性技术应用产品的规模和需求均快速增长。智研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惯性器件专用设备市场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随着光纤惯性器件及MEMS惯性器件的发展,惯性技术应用从国防科技领域逐步扩大到石油勘探、智能交通、移动卫星通信、铁路轨道测量、海洋工程等民用领域。我国惯性技术产品民用市场目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在原有应用领域正呈现不断纵向深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地下管线测绘、室内外无缝导航、移动测量、地质灾害监测、消费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横向扩张趋势明显,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当前惯性技术应用的市场需求主要源于以下领域:

    1、国防应用

    惯性导航及控制系统最初主要为航空航天、地面及海上军事用户所应用,是现代国防系统的核心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舰船、潜艇、坦克等国防领域。惯性技术产品可较好地满足国防领域对导航制导类产品的严格要求,如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小体积、长寿命、快速反应、全方位、具有突防能力以及恶劣环境适应能力等。由于惯性技术在军事应用方面的重要性,主要西方国家在技术和产品上均禁止对我国转让和出口,而信息化是当代军事国防的重要要求,这给我国的惯性技术应用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精度、可靠性日渐提升,惯性技术应用产品已在我国国防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需求亦稳步提升。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国防费保持适度合理增长。国防支出由2007年的3,554.91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6,506.03亿元.

    我国2013年国防支出预算为7,201.68亿元3,较2012年增长659.65亿元。依据我国国防白皮书的数据,近年来在国防支出中装备费用支出占比均保持稳定,其将随国防支出增加保持同步适度增长。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世界各国在信息化、自动化方面的技术进步及应用将直接影响其军事国防技术水平。因此,面对国家安全需求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我国国防白皮书明确了新时期中国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提出“着眼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人民解放军将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努力解决制约体系作战能力形成和提高的突出问题,使部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明显提升。

    同时,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未来5年,中国将全面加强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预示中国军队装备水平将会有重大提升并实现质的飞跃,机械化和信息化将实现同步发展。可以预见,在我国国防开支将稳步增长的背景下,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目标的确立,国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惯性导航及控制系统作为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也将稳定快速增长。

    2、石油勘探开采

    惯性技术在石油勘探开采领域的应用源自定向钻井的需要,其核心是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惯性及磁传感器来精确测量钻井过程中井斜角、方位角及工具面角等工程参数,从而实现井身轨迹与钻头位置的实时监测。目前惯性测量产品已经在我国石油勘探领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探明石油储量不断增长,石油开采设备投资及更新换代也在加速进行,我国石油开采行业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额稳步增长。

    石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勘探开发规模的持续增长,为测井设备的销售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测井设备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5.3亿元人民币(不包括测井设备技术及服务等收入),2010年达到21.9亿元。未来几年,我国的石油测井设备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15年将达到47.4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约17%。这也将带动作为石油测井仪器配套的惯性测量产品市场规模同步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需求增强,石油勘探开采规模未来将持续增长,这将为惯性测量产品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

    3、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图象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运用于交通管理体系,使其能实时、准确、高效地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智能交通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以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民用汽车及驾驶员数量快速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民用汽车与驾驶员数量的快速增长为我国交通带来了较大压力,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也开始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进入了实质性的规划操作阶段。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均予以扶持,预计未来10年国内智能交通投入将在1,820亿元左右。截至2012年8月10日,全国共有19个省市公布了智能交通投资计划,涉及投资金额高达78.05亿元。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呈现交通流量高位增长、交通工具日趋多元、群众出行需求日益旺盛、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等特点,新驾驶人安全驾驶意识和技能不适应的问题逐渐显现。目前,全国驾龄不满1年的实习驾驶人近3,000万人,占机动车驾驶人总量的11.3%。2012年,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交通肇事导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2.6%和25.7%,死亡人数占机动车驾驶人肇事总数的15.4%,比2011年高出3.7个百分点6。特别是在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会车、违法占道行驶等违法导致的事故中,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肇事比例明显居高。进一步严格和规范驾驶人培训及考试,加强新驾驶人教育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驾驶人训练考试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成为了当前我国实施智能交通战略的重要切入点。2012年末,公安部颁布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其中对驾驶员考试做出了全面修改,为适应新的全国驾驶员考试要求,考试实施场地将实现智能化评判与实时监控。

    惯性技术测量产品所具备的全天候、高精度、实时测量与评定、数据可追溯等特点可良好契合新的驾驶员考试智能化评判与实时监控的相关需求,因此在2012年下半年,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开始激增。公司迅速把握市场机会,在融合惯性测量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传感器技术和智能评判技术成功研发了智能驾考系统,实现了驾驶员考试全程自动化,同时,迅速实现了该产品的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批量应用。

    公安部123号令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驾驶人考试的场地、考试车辆、培训车辆均需根据新的要求进行智能化升级。在此背景下,驾驶人培训机构也相继在行业政策的推动下进行场地改造以及车辆、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我国竞争日趋激烈的驾驶人培训行业,建设与驾驶人考试环境相似的培训场地,改造现有训练车辆与设备,适应当前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将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根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合计有2,853个县级行政区划。7按照每个县级行政区划有一个车管所计算,全国的县级车管所为2,853个。按照每个县级车管所在科目二考试时具有十辆考试车、在科目三考试时具有十辆考试车估算,全国范围内智能驾考系统的市场容量规模庞大。

    同时,驾驶员考试培训学校为适应新的考试规则,也将升级改造自身培训场地。以北京为例,目前在北京交管所列示驾校为104家,考试场地24个8 ,目前完成升级改造的场地主要为考试场地,在驾校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升级改造培训场地,使其与目前考试相适应将是驾校未来发展趋势,这进一步拓展了智能驾考系统未来的市场空间。

    4、移动卫星通信

    惯性技术在移动卫星通信市场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动中通”系统。“动中通”是“移动中的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简称,主要由天线及馈源系统、转动平台、信息反馈系统、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稳定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组成,其中稳定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而惯性导航、惯性测量及惯性稳控技术是实现天线稳定控制的核心技术。“动中通”系统解决了各种车辆、轮船等移动载体在运动中精确跟踪地球同步卫星,实时不间断地传递语音、数据、高清晰的动态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难关,在军用和民用两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满足在突发、恶劣通信条件下的应急通信要求,我国公安部、武装警察部队及解放军部队等已将“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及配套车辆列为重点采购装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动中通系统依托卫星通信技术,在四川灾区公共通信网络瘫痪的情况下迅速搭建起了应急通信环境,保障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动中通系统在应急通信领域具有反应迅速、可靠性高,不受气候、环境、地域、时间等条件限制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公安、武警等部门及其他特种行业对应急通信的需求,其市场规模稳步快速增长。

    在民用领域,动中通系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据测算,2009年天线系统及其装置的全球市场价值为101亿美元,2014年将增加至133亿美元9,复合增长率为5.7%。卫星通讯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飞机、船舶、火车汽车等动基座多媒体通信需求的逐步增强,都推动了动中通系统应用领域与应用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5、铁路轨道测量

    截止2012年,我国铁路网营运里程已达到9.8万公里,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10,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11。2010年底,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8,358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营运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建立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体系,从而保障高速列车的安全和平稳运行已成为必然选择。目前的轨道检测设备应用惯性法检测原理,融合了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高速光纤数字陀螺、数字滤波等先进技术,具备高精度、高智能及高可靠性的特点。轨道检测设备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铁道部《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强化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和探测,建立健全高铁养护维修体系,完善设备养护维修标准。”“进一步提高机车车辆、动车运行状态监测预警系统水平,完善机车车载动态检测监测系统和车辆动态地面检测系统。”

    根据铁道部《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铁路网营运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新建铁路轨道检测市场潜在需求旺盛。同时我国的既有铁路和地铁、城市轻轨等多领域都需要轨道检测系统,惯性测量产品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轨道交通里程数和信息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市场规模将稳步快速增长。

    6、海洋工程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渔业、远海运输业、海洋军事、海洋监测、海洋测绘、近岸水下工程、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蓬勃发展,为惯性技术在海洋开发领域的应用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第一、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基于北斗定位测姿技术及惯性导航技术的船用卫星罗经技术迅速发展。北斗罗经体积小、成本低、输出精度高、准备时间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全面替代传统电罗经及磁罗经,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市场;

    第二、我国渔业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建设也逐步加速,农业部做出了“加强渔船通信终端设备配备,加快信息技术在渔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完善卫星、短波、超短波、移动电话‘四网合一’的安全通信网。加快大中型渔船船位卫星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作业渔船的动态监控和实时跟踪”的指导意见13。同时,为改善我国渔船“信息孤岛”现状,在农业部的主持下,“船船通”渔船卫星电视工程全面展开,惯性测量系统是船载卫星电视的关键部件,用于确保渔船在严重颠簸条件下卫星信号的稳定。截至2012年末,我国渔船总数为106.99万艘,渔业人口2,073.81万人,渔业从业人员1,444.05万人14,应用市场十分广阔。

    第三、随着我国海洋工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基于惯性测量与多波束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应用领域拓展到港口航道水下测量、水下施工挖掘监理验收、大桥桥墩工程验收与冲刷测量、水库测量与库容量估计、海洋平台地基基础测量、海底管线路由检测等方面。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我国当前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改变和环保标准的提高,海洋工程行业将呈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3月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工程装备中长期规划,计划到2015年,实现海工装备年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

本文采编:CY207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