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3年中国豆制品制造行业经济运行回顾【图】

    饥饿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一大难题。旧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有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遇有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每公顷粮食产量只有1035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10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发展粮食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豆制品市场格局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 当中豆类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左右,年产量在1900万吨左右徘徊。

2009-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走势图

我国豆类产品产量:万吨

 
豆类产量
绿豆产量
红小豆产量
大豆产量
2012年
1730.53
——
——
1301.09
2011年
1908.42
95.22
25.08
1448.53
2010年
1896.54
95.41
25.04
1508.33
2009年
1930.3
76.9
22.36
1498.15
2008年
2043.29
90.43
31.44
1554.16
2007年
1720.1
83.17
29.47
1272.5
2006年
2003.72
70.99
36.46
1508.18
2005年
2157.67
100.54
35.33
1634.7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我国,大豆主要被应用于四个方面:(1)榨油消费;(2)食品工业用;(3)种子;(4)其它工业消费。

    根据产业信息网统计,2008年至2012年,我国用于食品工业的大豆量分别约为:900万吨、950万吨、1000万吨、1050万吨和1100万吨。每年用于传统豆制品加工的大豆约占食品工业用的50%左右;用于直接食用的约占30%;用于其它食品加工的约占20%。2012年我国国产大豆产量为1301万吨,根据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约有80%的国产大豆用于我国的大豆食品行业。

    近年来我国大豆食品市场供应日趋规范,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如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安徽等地纷纷建立了大豆食品生产基地。

    同时,大豆食品新产品在市场上涌现出来,使得我国大豆食品行业的产品结构日趋完善: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各种豆制品,到作为原辅料提供给其它食品行业的豆粉、大豆蛋白等商用产品;从液态豆浆到固态豆浆粉;从豆腐、百页等传统生鲜食品,到利乐装豆浆、休闲豆干等即饮即食类产品,我国大豆食品的种类可谓是丰富多样。

    此外,针对高、中、低端市场的不同需求,使得行业细分化也愈加明显。如豆浆产品,涵盖了普通巴氏消毒豆浆,携带和饮用均十分方便的瓶装豆浆和自立袋豆浆,以及更加美观大方、且可以长途运输的利乐装豆浆等。即食、调味类豆制品如休闲豆腐干产品的包装逐渐多样化,近两年还出现了礼盒装豆腐干产品,而即食素肉(膨化豆制品)由于成本投入较小,并保留了大豆食品的营养价值,在农村等低端市场和在校学生中颇受欢迎。

    我国大豆食品行业的投豆量迅速提升;大豆食品市场销售保持在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出口额不断增加;规模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豆制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423家,当中22家企业出现亏损,行业亏损率为5.2%。

2011-2013年中国豆制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变动趋势

    注: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下同)

    2013年我国豆制品制造行业总资产达到284.45亿元,同比增长35.39%;行业销售收入为570.66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28.34%;行业利润总额为35.71亿元,同比增幅为38.61%。

2011-2013年中国豆制品制造行业总资产及营收概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3年我国豆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34%,增幅较上年度增长6.03个百分点,而同期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仅管理费用出现增长,这表明了豆制品制造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1-2013年我国豆制品制造行业三费概况

行业三费增速变化
销售收入同比
销售费用同比
管理费用同比
财务费用同比
2011年
42.42%
40.28%
39.90%
42.27%
2012年
22.31%
20.60%
30.47%
4.11%
2013年
28.34%
16.72%
17.45%
31.58%
行业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变化
三费比率
销售费用比率
管理费用比率
财务费用比率
2011年
8.92%
4.35%
3.64%
0.93%
2012年
8.96%
4.29%
3.88%
0.79%
2013年
8.26%
3.90%
3.55%
0.8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从豆制品制造行业三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变化情况来看,2013年行业三费占豆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的8.26%,占比较2012年进一步下滑,行业三费支出调控程度加强。当中销售费用比率以及财务费用比率均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是由于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加强对各项支出的控制,最大可能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豆制品制造盈利能力来看,2013年度,豆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毛利率为16.74%;销售利润率为6.26%,遇上年度基本持平。资产收益率则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从近年整体走势来看,行业资产收益率也是处于曲折上升的过程。

    从行业偿债水平来看,近年来行业亏损面呈逐步缩小态势,由2011年度的8.28%上升至2013年的5.20%;利息保障倍数逐年提升意味着行业偿债能力在稳步改善。

    从行业营运能力来看: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25.78次;流动资产周转率为4.39次。

    从发展能力来看,2013年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为38.61%,高于上年同期10多个百分点;受行业投资额的增加的影响,2013年度行业资产增长率达到35.39%;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8.3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行业应收帐款增长率上升态势较为明显,该年度增长至42.95%,行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与调控。

2011-2013年我国豆制品制造行业效益变化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20.57%
16.92%
16.74%
销售利润率
5.78%
5.79%
6.26%
资产收益率
11.00%
17.00%
12.55%
偿债能力
负债率
43.95%
45.95%
47.02%
亏损面
8.28%
6.27%
5.20%
利息保障倍数
9.33
10.10
11.31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
29.20
28.71
25.78
流动资产周转率
4.57
4.63
4.39
发展能力
应收帐款增长率
11.38%
24.40%
42.95%
利润总额增长率
59.49%
22.55%
38.61%
资产增长率
35.07%
9.90%
35.39%
销售收入增长率
42.42%
22.31%
28.3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人均日消费大豆及其制品要达到40克才算合理,而目前才20克左右,距离目标还很远。

    业内预计到2015年底,大豆食品(豆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力争达到每人每年10千克,即每日人均消费大豆28克左右。其中:豆腐、豆浆等传统大豆食品的消费量力争达到6千克以上,即人均每日17克; 新型豆类食品(如营养棒、豆乳酪等)1千克,即人均每日2.8克;直接食用及其他用于食品原料的大豆为3千克,人均每日8.6克左右。

    到2020年底,大豆食品(豆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量要达到每人每年14.6千克,即每日人均消费大豆40克左右。

    到2015年底,全国各省会城市及常住人口达到500万的城市,至少出现1个年耗用大豆1万吨以上的以鲜货大豆食品为主的规模企业。全国年耗用大豆1万吨以上的企业力争达到50家,其中有5家企业的年营业额达到10亿元左右;龙头企业在多元化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要明确主打产品的定位,争取单品达到一定规模,以增强发展后劲。同时在保证豆腐类产品消费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扩大豆浆类产品、休闲类大豆食品的消费量,引导企业多开发方便食用、口感美味、绿色有机的终端消费产品,我国豆制品制造行业市场前景看好。 

本文采编:CY209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豆制品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豆制品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豆制品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豆制品行业竞争对手分析, 中国豆制品行业投资及营销分析,2024-2030年豆制品行业发展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