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我国军工集团民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内容提示:虽然多数企业初步确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但是民品单位从发展战略制定到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过去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性审批的色彩;企业内部的市场导向和竞争意识不强,在民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军品管理思想,偏重产品质量而忽视品牌和渠道建设,所以产品难以满足民用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导致民品竞争力薄弱。

我国军工集团民品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紧密相关,因此民品产业会表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是指系统内部的正向反馈机制一旦形成,就会依照特定路径持续向前,而且很难被其它潜在的,甚至更优的机制所取代。这种路径依赖导致了军工集团在民品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惯性思维,从而影响了军民融合的效果。所以,尽管军工集团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防和经济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民品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012-2016年中国航空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1 民品产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不足

军民融合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因此军工集团需要依据市场环境,适时转变民品产业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但是军工集团固化的思维理念尚未及时转变,内部制度创新水平与市场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品产业的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没有及时建立。目前,在军工集团民品产业领域中,子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投资主体单一导致民品产业在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财政划拨或银行贷款,其短处显而易见:首先,财政依赖会造成民品产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一些军工企业为了规避市场竞争压力,更热衷于直接获得国家资金扶持的军品研发和生产项目,缺少发展新兴民品产业的积极性;其次,投资主体单一造成民品业务内部的决策权高度集中,责、权、利分配不明确,不均衡,容易诱发盲目性投资,缺少追求效益和风险管控意识,最终导致投资效率低下;最后,在民品项目类似或者重合的情况下,投资主体单一很可能造成资源内耗,即某一方的繁荣难免建立在兄弟企业间激烈竞争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民品产业的现代公司治理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虽然多数企业初步确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但是民品单位从发展战略制定到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过去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性审批的色彩;企业内部的市场导向和竞争意识不强,在民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军品管理思想,偏重产品质量而忽视品牌和渠道建设,所以产品难以满足民用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导致民品竞争力薄弱。同时,民品业务单位在科研、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方面,与民营企业相比依然存有较大差距,对职业经理人的选拔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等方面重视不够。虽然在2009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面向全球招聘了6名高级副总,但是相对数量庞大的民品业务单位,军工集团整体的用人机制依然有待改进。

2 军民两用技术的溢出效应没有充分体现

驱动性军民两用技术是军工集团民品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促进军民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对民品产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军民两用技术的溢出效应在民品产业领域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已经形成产业规模的军工民品更多地是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汽车等纯民品,距离军民兼容、相互促进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3个方面:首先,国防科技工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军工集团在某些领域开发和积累的高精尖技术,其首要目标是保障国防建设。出于国防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这些技术有着漫长的解密过程,所以在客观上限制了部分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甚至在解密之后即被更先进的民用技术取代。

其次,一些军工企业军民两用技术的转化能力相对薄弱。军工技术主要分为专用(纯军用)技术、军民两用技术、基础性技术三大类,专用技术自然要求严格保密,但是其它技术却具有潜在、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发达国家开发的军事技术中有80%实现了军民两用。相比之下,我国军工集团军民两用技术的产业化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在高新技术研发阶段缺少对军民两用可能性的评估;另一方面,发展民品产业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和风险承担,但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情况下,军工企业难以具备足够的转化能力。

最后,军工集团和民营单位之间缺少合理的沟通机制。目前我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万家,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已呈赶超之势,为军工集团技术创新和民品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空间,但是因为信息交流不够顺畅,使得双方在研发合作和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诸多瓶颈,与军工集团建立协作关系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足1%。由于信息不对称,军民之间并不清楚哪些技术和资源能够满足对方需求,导致一边是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民品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边却是市场前景广阔的军民两用技术沉淀在科研院所。如湖北省的飞机制冷热像仪、光纤综合传输网、印制电路板等军工民品多年也未能成功打开市场。

3 民品业务单位布局不尽合理

经过多次重组和兼并,十大军工集团的规模空前膨胀,某些集团的民品产业覆盖几十个行业,品种逾千。但是目前军工集团民品业务单位的布局不尽合理,导致经济效应差强人意,这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一是军工集团内部的民品业务单位缺少科学、长远的规划,相当一部分军工企业开发的民品项目既不能体现军民两用技术优势,又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短期利润导向非常明显,“什么赚钱做什么”,结果什么都做不久、做不强。以军工大省陕西为例,2011年其军工企业已经研制开发出的十余类上千种民用产品中,有70%没有形成规模,而年产值突破亿元的产品只有30多种,占比不足3%。

二是军工集团下属的民品业务单位往往形成“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封闭式生产系统,人、财、物分散且产品雷同,缺少专业化、层次化的分工协作,内部竞争和消耗情况严重。军工集团的部分子公司属于整机全能型,基本上能够独立从事民品的研发和生产,这就造成内部兄弟企业之间竞争加剧、隔离远远大于合作或交流,导致集团在产品立项、资金投放、设备更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重复性,资源分散和浪费现象相当严重。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其2011年的总体经济规模已经过百亿,但是这种规模是由数十家子公司拼凑而成,集团内部并未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形成协同优势,因此阻碍了军工资源优势的发挥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是军工集团之间民品业务方向趋同,市场重合度高,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国军工集团脱胎于行业性质的军工总公司,为了避免“厚此薄彼”,军工集团在组建之后基本获得了同等级的优质资源,因此集团之间一样存在“独立配套”的问题。为了释放自身的资源潜力,军工集团在多个民品产业进行了市场角逐,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掌握丰富资源的军工集团都有能力和兴趣参与其中。从表1中就可以发现,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摩托车、汽车等领域,均有不同军工集团介入。由于目前军工集团在多数民品产业领域缺乏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市场重合的情况下,往往导致行业总体产能过剩、被迫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