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发放3G牌照对通信行业的利与弊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1月7日宣布,批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2009年,是中国的3G元年。

  然而,2009年,正是处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在这种条件下发放3G牌照,对通信行业而言,福兮?祸兮?

  收入减少无疑是金融风暴给通信行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其源头,是用户对通信产品的需求减少。一方面,金融风暴通过种种转嫁和转接,最终会波及各个行业的企业,波及至通信业务的使用者,使得用户在基本通信业务、集团业务以及增值业务上的花费大量减少,甚至引起一部分用户的流失,使得通信运营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收入减少,进而由于其对大型通信设备的需求量减少,继发的影响了通信设备制造商;另一方面,金融风暴引发了“能不花钱就尽量不花钱”的消费行为变化,使得消费者对通信终端的购买力大大降低,造成通信终端销量减少、利润下滑,其制造商从而面临困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发放3G牌照,从主管部门的立场上考虑,其直接目的解释为“扩大市场需求、缓解金融风暴的冲击”是比较合理的。一方面,3G作为新鲜事物,其业务的推出必将引发一股使用3G通信服务、更换3G终端的热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的可盈利市场,另外,这也带动了围绕3G标准推出的一系列增值业务的销量,为增值业务提供商带来了商机;另一方面,运营商由于其业务量增加对服务网络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规模化的建立并完善其通信网络,对通信设备制造商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金融危机对全球通信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通信行业创造3G移动通信时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国通信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快3G建设,完善整个产业链使其更加成熟,从而迎头赶上全球通信业的发展脚步。以上为“利”。

  3G牌照的发放的确可以带动整个通信产业链应对金融风暴,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打造3G通信及其网络,需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几千亿的巨额投资,而在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这无疑会使其的生存雪上加霜。从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运营商来看,2008年的数据显示,其业务量与增长趋势都有所下滑。在这个原有业务量不断下降、通信业无法独善其身的时候,如果社会通信消费没有因3G而提升,3G牌照发放带来的市场需求则很可能消化不掉这个几千亿打造的巨大市场。此为“弊”。

  一利一弊形成了3G牌照下发后通信行业面临的巨大矛盾。

  要化解这个矛盾中,有一个关键点是值得关注的——即需求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果能够将3G带来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社会通信消费,即将购买意愿转化购买行为,矛盾或可迎刃而解。

  进一步分析,需求不能转化为消费,原因之一,与经济不景气密切相关的是购买力不足,这时低价格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作为运营商提供商,由于消费者的基本通信需求是具有一定的刚性的,因此要调整原有的价格促销模式,更多地推出资费优惠或打包套餐等。相似的,作为增值业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对原有2G业务的分析,找出增值业务中消费者需求基本的、最具有刚性的业务,采取低价格甚至免费等价格促销策略将3G“相似版本”推向市场。

  这些措施对刺激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是非常有用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原本不足的购买力向购买行为转化。同理,作为终端设备制造商,推出一些具有3G基本功能的低价终端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通信设备制造商来说,眼光不要紧着眼于国内市场,要通过资源的整合、战略的调整,以价格优势争取在国际市场中的更大份额。

  其他的,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往往持有双重情绪,也使得购买意愿转化购卖行为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具体到3G而言,消费者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是有一定的购买意愿的,但出于对3G技术的成熟程度、对网络的稳定程度和对服务的质量表现等方面的怀疑,最终没有形成购买。因此,通信企业一方面要加大对自身产品优势的宣传力度,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要不断充分了解既有市场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这样既改善潜在消费者的对企业的信任度,也提高了既有消费者的忠诚度。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矛盾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而3G牌照已经下发,管理部门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则通信企业只要措施得当,是完全可以在矛盾中获取利润、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