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从股市到餐桌,人造肉这一概念不断抢占大众视线,人造肉市场达1400亿 走上餐桌为时过早

    近期,从股市到餐桌,人造肉这一概念不断抢占大众视线。

    香港RightTreat公司正在计划向内地推出植物猪肉产品,以填补内地市场可能产生的猪肉需求缺口。在大洋的另一端,美国人造替代食品公司BeyondMeat于5月2日上市首日成绩亮眼,迅速引爆国内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于“人造肉概念”的投资热情。

    那么人造肉到底是什么?人造肉市场到底有多大?未来人造肉是否会走向餐桌,成为肉类的替代品呢?

    人造肉是什么?

    人造肉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人造肉又称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因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

    事实上,国内早有人造肉公司,最头部的包括宁波素莲食品、深圳齐善食品和江苏鸿昶食品三家,均有着超10年的行业经验,产品包括素肉火腿肠、牛肉、素牛排、素东坡肉等。近日,香港RightTreat公司也计划向内地推出其植物猪肉产品,以填补内地市场可能产生的猪肉需求缺口。

    如今,“人造肉”上市第一股是美国公司BeyondMeat,该公司成立已有10年。起初,聚焦于冷冻鸡肉的研究,后来逐渐转向至“人造肉”研究领域。

    BeyondMeat走的就是植物性肉类替代品路线,主要是利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与普通的牛肉汉堡相比,该公司宣称,其制作的人造肉汉堡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约99%的水、93%的土地、90%的排放以及46%的能量。

    如今,人造肉汉堡已在美国主流超市销售,其被标注为“看起来、烹饪起来、品尝起来和传统牛肉毫无区别”。

    业内人士表示,人造素食等增加了消费者的食品选择,但从营养价值来说,豆制品和动物肉类的氨基酸种类、营养性并不相同,无法代替。更为重要的是,以植物蛋白为技术路线的“素肉”产品价格高于传统肉制品,BeyondMeat成立十年来也从未走出亏损状态,怎样盈利是一个大问题。

    人造肉市场潜力巨大

    从理论上讲,人造肉有很多优点,包括解决粮食短缺危机;可以不用抗生素和添加剂的人造肉,也会更绿色更安全;生产人造肉时也可以按人类所需,生产出更营养更有利健康的肉类。早在20世纪末,就有人提出过生产人造肉来供应人类的饮食需求,随着BeyondMeat上市爆红,人造肉市场的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BeyondMeat的个人投资者包括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联合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和比兹•斯通,以及麦当劳前任CEO唐•汤普森等。美国另外一家人造肉企业ImpossibleFoods也获得了李嘉诚、比尔•盖茨、谷歌基金等的青睐。

    知名的投资机构Bernstein分析师AlexiaHoward表示,人造肉市场潜力非凡,未来十年仅美国市场就有望达到405亿美元的规模。

    MarketResearchFuture在近期发布的报告“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2018-2023)”中则预计,到2023年,全球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61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将具有最高的增长率。

    而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表示,未来10年,随着新兴企业在价值1.4万亿美元的肉类市场占据10%的份额,人造肉的市场规模可能会攀升至1400亿美元。
人造肉离走上餐桌还很远

    未来人造肉真的会走向百姓餐桌,成为肉类的替代吗?

    持乐观态度的业界人士认为,从长远看,在解决了吃饱问题后,消费者更关注健康。人造肉含有更高的蛋白质,较低的脂肪,属于蛋白质良好来源食物。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重视,素食植物肉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消费群体。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一种人造肉能批量生产和获得批准进入市场,更别提摆上餐桌了。

    人造肉的成功还面临诸多问题。现有技术还不够,要开发感官与真实肉制品类似的植物肉,生产技术要求较高;迄今为止,这些人造肉产品如何从实验室走向消费者的菜篮子,并最终被端上餐桌,一直面临如何监管的问题;人造肉的营养和口味目前还不能与传统畜牧业养育的动物肉类比肩;人造肉实现商业化的成本高昂;又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成熟产品,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还未知,市场前景也不明了。

    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也就意味着,人造肉可以进入大规模生产的商业和市场供应阶段,甚至替代传统肉类。当然,技术原因是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的。就在3月底,日本东京大学和日清食品公司就宣布,他们首次成功利用牛肌肉细胞培养出块状的“人造牛排”,这种牛排具有像传统牛排一样的立体感,从外观上向真正的肉又进了一步。

    但无论是从生产技术层面讲,还是从肉的营养、味道和价格来看,人造肉离真正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还有不短的距离。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