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上海产业优化加速:今年预计调整1300项目标任务

    上海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加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市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300项、区级项目1600项;启动实施16个重点区域调整,以及水源区保护和中小河道污染治理、危化企业布局调整两个重点专项。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再提速。

   4月10日,上海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明确今年产业结构调整1300项目标任务。相较往年,这一数字明显增加。

    “上海这几年一直在强调发展的定力,‘不唯GDP’,说明上海在追求产业结构调整时,不是冲着经济增长的数量,而是冲着质量、效益、结构优化的目标。”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除了项目数量的增多,变化更多地体现在上海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并在产业布局、项目准入等方面加强市区统筹,谋划好调整区域的后续发展。

    纵观上海近十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从被动调整高耗能项目到主动减少“四个依赖”、促进新经济发展,再到集中优化,坚守人口、生态等底线,以及贯穿其中的对第二、三产业的协调,都体现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转变。2016年,上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0.5%,近十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大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梳理,过去十年,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2007年,上海开启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这期间,上海下决心关停中心城区的钢厂,并把具有一定含金量、对GDP和税收贡献还较大的钢厂也转移了,煤化工的耗煤量下降三分之一。而在当时,钢铁业、煤化工业还是支柱产业。

    第二阶段始于2011年,上海提出经济发展要减少“四个依赖”,即减少对投资、重化工、房地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在做减法的同时,上海也开始做加法,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

    十八大以后,上海第三次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幕拉开。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考核指标、政策举措,集中到如何促进效果好、质量高、结构优的方向,同时强调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和城市安全四条底线。

    此后,上海又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如在2014年,上海率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高载能行业由“限制发展”升级到“限制生存”;2016年,上海扩充修编“负面清单”,又新增限制类、淘汰类条目107项。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出,经过近十年攻坚,上海通过义无反顾地拔点钢铁、煤化工等高耗能项目,大刀阔斧地淘汰“三高一低”行业,已形成了传统产业的去留格局,基本完成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初级必修课。

    在此基础上,上海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加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市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300项、区级项目1600项;启动实施16个重点区域调整,以及水源区保护和中小河道污染治理、危化企业布局调整两个重点专项。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晓鹏指出:“此次产业调整的特点是对传统工业项目说‘不’,进一步减少关停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集中发展一批高端制造业,包括高端汽车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

    这也印证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总体思路,即一方面集聚力量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减少污染排放物、安全隐患点、能源消耗量;另一方面是加快探索创新调整资源盘活利用方式,为高端、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空间,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先进制造业“补短板”

    上海的转型过程并不容易,尤其是2008年之后,上海的经济增速从两位数下跌到个位数。在经历了较长的阵痛期后,上海迈出了改革的实质性步伐。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上海共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208项,累计节约能耗435万吨标煤;腾地近8.8万亩,均达到或超过计划目标。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上海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176项,完成松江新桥、浦东合庆等11个重点区域调整;腾出土地3万亩;减少能耗量50万吨标准煤。

    产业结构调整最直观的成效体现在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数据显示,上海三产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51.9%提升到2016年的70.5%,提升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上海对三产和二产的比例关系、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关系思考。

    沈开艳表示:“第三产业的增加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但是不是上海希望向后工业化转变而过分强调服务经济?前几年上海强调服务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制造业的发展,回过头来,上海仍要补上‘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这一课。”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上海制造业呈现回归趋势。201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扭转了2013年以来的下滑趋势;工业投资增长2.3%,也是近4年的首次转正。

    而除了产业做“加减法”的平衡,第三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恐怕还要围绕着疏解城市功能做文章。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表示,上海疏解非核心功能是动态过程,产业优化升级实际就是功能不断调整的过程。而其明显的转向就是以战略性调整推进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升级。

    如中心城区的企业通过“三变三不变”调整,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又一载体。比如,纺织集团十七棉生产基地迁址江苏,杨树浦路的老厂房提升能级,转身成为国际时尚中心。

    近几年,新业态实体经济、二三产融合的先进制造业在郊区发展态势良好,郊区已经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沈开艳指出,将来上海中心城区可能会更多地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在与郊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其他产业往周边疏散也势在必行。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