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内容摘要:原因主要是城区排水能力偏低;承担城市排涝的河道排水能力不足;城市水面调蓄能力严重不足;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局地暴雨频发。

    1.城区排水能力偏低

    北京“7•21”暴雨造成内涝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区的排水能力偏低。经过多年的建设,北京市已建成排水管网总长度为10 172km,北京城区现状管网排水标准一般为:排水干线1年一遇左右,城市环路1年一遇~2年一遇(未达到国家规定3年一遇的上限标准)。2011年6月23日暴雨后核查的主要道路雨水管道总长约943 km,其中校核排水标准大于或等于3年一遇的管线只有142 km,占总数的15%;排水标准小于3年一遇的约801 km。另外,中心城区88座雨水泵站重现期小于2年(含2年)的有65座,占73.8%。而北京近些年降雨经常达到小时70 mm以上,其重现期都在20年以上。如2011年6月23日石景山区模式口小时降雨量为128.9 mm,这一现状难以应对近年频繁造访北京的极端天气标准(70 mm/h)。事实上,2011年6月23日暴雨以后北京市已经建立了90座下凹式立交桥排水预案,但城区本次暴雨平均降雨高达215 mm,不少立交桥仍出现积水现象,说明北京城区道路排涝能力仍然不足。

    2.承担城市排涝的河道排水能力不足

    北京市中心城区有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4条主要排水河道及其30条主干支流和90余条次干支流,河道总长度约581 km。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建设明显快于河道、管网的治理。由于规划和投资渠道的原因,城市道路建设与河道整治脱节,导致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不到位,没有给雨洪留出合理的出路。城区有部分中小型河道没有实现规划,有的排水管线下游没有出路,造成了城市排水系统不畅,遇强降雨容易形成局部地区洪涝。这种情况在德茂庄路、玉泉路等都有出现。

    北京城区有部分中小河道多年没有疏挖整治,河道淤积堵塞,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如承担西南部地区重要排水任务的丰草河未实现规划,河道排泄不畅,降雨时壅水漫溢,致使地区洪水进入桥区,是造成2011年“6•23”丰益桥、管头桥积水的主要原因,但此两处积水点在1年之后的这次暴雨中仍然发生积水现象,说明解决排水河道问题非一时之功,须同城市规划和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动。

    3.城市水面调蓄能力严重不足

    城市水面面积是调蓄城市内涝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故宫数百年来几乎未发生内涝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故宫周围有环故宫可起调蓄作用的护城河;同样团城千年以来也未发生水淹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位于具有调蓄功能的北海附近,可以把多余的水排入北海。近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少市区河湖由于被侵占而缩窄或淤积,导致蓄泄洪能力降低;甚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部分河湖被填埋(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有湖泊200余个,目前仅存50余个),市区水面所占比例由5%降低到2%左右,如北京南湖渠地区,原来本是一片洼地,作为北京市排水主干河道坝河支流之一的北小河,现已变成超过20万人的望京社区。城市水面减少相应地降低了城市内涝的调蓄能力,从而增加了暴雨内涝的发生频率。

    4.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局地暴雨频发

    近20年北京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热岛和雨岛效应明显,高楼大厦(跟小型山峰的降雨特性类似)的局部小气候条件容易形成历时短、强度大、范围小的局地突发性暴雨,城区出现局地暴雨的频率与强度远高于周边建筑物低矮地区,降雨强度往往超过70 mm/h极端天气标准,导致城区的极端天气频频发生,产生局部内涝。2004年以来,北京共发生极端天气43次,暴雨来势凶猛,历时短、积水断路等灾情出现快,导致预报非常困难。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